写作投稿必备总秘籍(中国写作投稿信息大全的博客倾情奉献)
本博客的全名:
中国写作投稿信息大全的博客
博主简介:
伍弱文,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乡政府工作,历任乡党政办秘书、公安特派员、团委书记、副乡长、党委书记、县作协副主席、第七届县党代表、省社科院湘商研究院办主任、中国交通运协会会刊编辑等职,是娄底市作协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社科院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员,曾在抗洪抢险中荣立三等功。2014年因首次成功破译《红楼梦》的密码而增加寿命666年,人称“多寿才子”,《人民政协报》评为第八届新世纪之声·和谐中国“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力人物”。因首次破译《红楼梦》密码即发表以密码解读密码的《冯子振的农事诗》、《挖人参》等一系列“密码散文”而引起全世界震惊。用长达8年之功完成长篇报告文学《红茑萝密码》即《红楼梦密码-解元代天书》。
主要成就:
在报刊媒体公开发表文学作品二千余篇;
写在前面:如何应对退稿?
这是每一个投稿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伍弱文观点:每一篇注入了心血的作品,是有生命力的小草芽,小草如人,能面对风雨霜雪,要坚信每一棵小草的生命力,“它”总有一天会发表,也许明年,也许10年以后。
比如我写《红茑萝密码》,前5年准备工作,后3年扎扎实实坐下来夜以继日的赶写,2015年6月份时,我从1000余篇初稿中精选了200余篇投向投刊杂志,投稿前,我是希望能赚回给女儿今年9月上大学四年级的学费的,结果,没有一篇发表,我真的很沮丧,很受伤,但受了伤也只能自已捂着。《红楼梦》最初的设置密码作动机是为了“风骚不入时人眼”,而结果我破译《红楼梦》密码过程的《红茑萝密码》,入世第一次碰到的最初结局也是“风骚不入时人眼”,前一个“风骚不入时人眼”是作者“刻意隐瞒”,后一个“风骚不入时人眼”是作者“遇冷”,“遇冷”的原因不外乎二个:一是没有读懂,二是读懂了不敢发表,生怕《红茑萝密码》“革”了《红楼梦》的“命”,有的人干脆回复我说:“你说成吉思汗是贾宝玉,鬼才相信!”是啊,纵使我先知道天龙座化成铁木,真相当的是事实,但有谁同知我心音?因为目前我是全世界第一个读懂红楼梦的人,我的下一步的使命是把《红楼梦》真相一步步展露给人们。当然,最终的真相是挡不住的,真相就像春天的小苗。
有时,“遇冷”不仅来自社会,还来自家庭,因为,坐下来写作的这段时间,我的正工资只能支付女儿的上学生活等费用(在北京上大学),我偶尔的稿费支撑我的生活开支,没有一点其他收入。最初坐下来写作的几个月,一个大活人一天到晚坐在家里写,不出去捞钱,当然是有点“碍眼”,有点让家人脸上“挂不住”,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我理解。接下来,我因继续写作《红茑萝密码》,与家人发生冷摩擦,我用强硬态度坚持了下来,我不得不向家人允诺用“一年时间”攻完全部《红楼梦》密码,但事与愿违,一年下来,只攻完三分之一。拖来拖去,结果,拖了三年,拖的原因是因为《红楼梦》的密码设置太复杂,远远出乎我最初的预料。三年,我在“三年不下楼”的日子中度过,在家人的“苦瓜脸”中度过,在“冷板凳”“冷火山”上度过,这真的是需要耐性。只有真正坐下来写作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坚持写”是多么不容易。
《红茑萝密码》的命运与人生的命运,与写作的命运,是何其相似。人就是在挫折中生存,写作就在退稿中升华,如果具备了面对退稿和“风骚不入时人眼”“泥牛入海无消息”的勇气,那么,可以开始投稿了。
投稿必备总秘籍
伍弱文
因为我的破译《红楼梦》密码的长篇报告文学《红茑萝密码》已完初稿,稍有空余,便以《红茑萝密码》创作及投稿的亲身体验,写写投稿体会,大家一起赚点稿费,众乐乐,才是大乐。
伍弱文观点:如果只写作而不投稿,如同农民只种庄稼而不收果实,如同工人生产产品积压在厂里而不去销卖产品。
写作的过程,是一个记录世界和心灵释放的过程,有时是幸福的,有时是痛苦的,不管是幸福还是痛苦,多年以后再回顾自己写作的历程,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个人的写作,能走多远,能坚持多久?在于每一个人自己的耐力和环境的影响,和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能坚持到最后的,坚持时间最久的,往往才是胜利者。
第一步投稿工具:长期的报刊投稿箱电子邮箱总汇…
第二步投稿必备:全国报刊、杂志网站、编辑博客精选…
第三步投稿方式:原来可以这样投稿
第四步进入团队:何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各省作家协会会员?…
第五步功成名就:创新或植入自己的作品密码…
一、投稿工具:长期征稿的报刊杂志等
文学投稿启事、电子邮箱汇编
伍弱文观点:
我二十余年的写作经验,只有七个字:“选择做一只蜜蜂”。生活是有选择的,跟着苍蝇进厕所(打牌场所),跟着蜜蜂进花园(看报读刊)。
很感恩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年参加工作时,我是乡秘书,兼乡公安特派员、乡团委书记,乡党委袁寿喜书记对我说:“小伍,你在办公室正好可多看书看报,长知识,打底子,很有益,以后当上书记了,方方面面的事很多,就没那么多时间了”。七年后,我接替了袁书记的位置,真正体会到了工作忙的滋味。再以后,我进省城,进京城,靠的都是“文学底子”。
所以说,搞文学,是增添自己的生活的“底气”。而不挤时间,不做一只勤劳的蜜蜂,是很难写出较多作品的。如果没有较多作品,底气何来?
伍弱文观点:磨刀不误砍柴功,多了解信息,多参赛,方可提高。互联网时代了,就不要再去弄那些打印稿投稿,现在除极少数因单位效益差而买不起电脑的刊社需用打印稿之外,全世界绝大多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报刊拒绝采用打印稿。所以,平时,多注意收集一些报刊的投稿电子邮箱。
投稿工具:长期征稿的报刊杂志等文学投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