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松韵风入声 慧音诗循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3

诗的真谛及其他        

$
0
0

诗的真谛及其他

                                 凌华光

 

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没有形成理念则罢,一旦形成错觉,就易影响终生。至于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为了防止思想僵化、片面化,就得不断学习。

       . 五种说法的品评

1.“诗是语言的艺术”。

此话不知是谁首创。在刊物上曾被片面地且反复地强调而不顾其余。应承认,诗必须重视语言艺术。语言不通顺不行。语言粗俗不行。承认这些不等于承认“诗是语言的艺术”。

这种定义式的说法,优点是看到了语言艺术的重要。这种说法弊多利少。其弊在于:会助长文字游戏,会导致对诗的情感及其品质的漠视,导致对诗歌灵魂(思想性)的漠视。爱搞文字游戏者,不一定没有某些才华,只是诗观是狭隘的,不是形式至上,就是繁琐哲学,要不爱钻牛角尖出不来。他们也许抽象地赞美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却不学习其长处和创作经验;么时代精神? 在他们心中没有存活的余地。如去助长文字游戏,无异于把平庸视为精品,削弱了诗的存在价值;“诗是语言的艺术”,难道散文、戏曲、相声、小说就不讲究语言的艺术性?答曰:“要”。 既然如此,“诗是语言的艺术” 就抹杀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它只对初学者讲了一个初步问题,如评论者把一般命题当作定义或当作什么精典来引用和运用,必产生更多错觉和严重的误导, 也会使被误导者大大浪费自已的才华。只讲语言的艺术,肯定是不行的。当然,不讲求语言的艺术也完全不行. 语言只是为内容服务的,或说语言只是思想情感的载体。如用“诗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 代替原命题,那就好得多, 即使要引用, 也要看场合, 对象恰当地应用,应由表及里。

2.“诗是现实的心灵化”

    此话是德国哲学家黒格尔说的。笔者赞同这种说法的哲理。缺点是没有论及诗的特征和内涵,优点是一针见血地点出了诗与诗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血肉联系或因果关系。诗,是个人心灵的东西,但心灵的东西(诗)来源于客观世界,它是个人对客观世界的加工。这种说法仍有強烈的现实意义。有些人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口头赞成而又不实行之, 依然像生活在遥远的古代, 而不是生活在当下, 或逃避现实,这可能与落后的哲学意识有关,也可能还有原因。黑格尔的这一论断也是清醒剂. 它可提高抒写当下的自觉性.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意识反映存在也反作用于存在. 诗与哲理的关系是大有研究价值的. 而诗化的哲理或哲理的诗化, 乃是美的极致和智慧的花朵。读一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觉得长了见识,比之于“疏影横钭清且浅” ,就更深刻,更渊博,更精致,更益智。在天秤上一量,就知远不在一个层次一个档次,虽然两者都有知音,也都需要,但彼此的志向和所处的状态定有所不同。工夫在诗外,应承认其间的差别。

当代, 没有科学的哲学意识和求索精神,很难百折不挠地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还可能会把后者当黄金前者当黄铜了。

3.“诗是画加话”

这是名诗人流沙河先生说的。这种说法抓住了诗的表观特征。通俗易懂,操作性強。只是在运用时,不要把它绝对化。它的优点和特点是,描述了诗歌的基本特征,也便于操作。其中所说的“画”,是个比喻,指的是“事物的形象性”, 追求的是形象的优美。形象不优美,就不能称之为“画”。顺理成章,也就是说写诗要讲究毛主席提倡的“形象思维”;而其中所说的“话”, 笔者认为是对所写事情的心理上的评价(如接受、排斥、怀疑,还是欣赏之类)。 “心声”, 当然可以具体化为某种喜怒哀乐忧什么的。可惜,这说法对“话” 字,未予提示。

“画加话”, 这是一种通俗说法,基夲上是“理想模式”, 或叫一般规律。掌控一般规律,按一般情况写作是很重要的;但不能忽视特殊情况。从古到今有一部分好诗, 却例外。“书被催成墨未浓”. 诗词首要有强烈的情感. 光是有“画” 和“话”, 而若缺少强烈情感,那不一定是优秀的诗,也可能是谜语,或“有声之画”。.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此诗只有“画”而无“话”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只有“话” 而无“画”;匈牙利一位民族英雄写道:“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此诗 只有“话”; 而无画.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亦只有“话” 而无“画”。同样都感动人。形式为内容服务,但形式不是诗词好坏的重要标准。形式也可革新。

4.“诗是情志的释放。……”

四川周啸天教授在一个刊物上谈到“什么是诗”时,写道“诗是情志的释放。释放的形态是言,其作用首先是诉诸听觉,有节奏有旋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前面两句是诗人的独到见解,后面的话,是周先生对古人之言的引用。这种说法把古代“诗言志” 和“诗缘情” 统摄起来了,“情志” 无疑是一个新概念,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从历史上看,“诗言志” 是中国民族诗歌的传统的核心价值。“诗缘情” 是对它的补充。一个人没有理想是危险的,一个诗人没有理想是渺小的甚至可悲的。

“诗是情志的释放”, 抓住了诗的内在特征和本质属性。本质属性。前面三种说法都没有揭示诗的本质属性。事实上,“情”是写作的内在的驱动力。就心理学而言,一般说,“情”先于“志”的产生,“情”又是“志”的基础,“志”是“情”的发展、也是“情”的升华,反过来又強化着“情”。“情”和“志”,在诗中有时分不清,有时分得清。分不清时“情”中往住有“志”,”志” 中一贯有”情”。个人的“情”, 可能各有”个性”, 但都 与社会大众息息相通。当今诗坛,如果把抒“情” 和言“志” 对立起来, 那就必妨碍多样化作品的产生。如反对诗言志,这就违背中国诗歌的主流传统,那就不好!如轻视“诗缘情,肯定也不对。

举例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杜甫),“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诗, 温家宝总理两次答中外记者均引用了它),“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皆言情志也.人生态度积极的人,一般都喜欢情调向上的诗词,故也获得不少后人的喜爱. 今人写关注现实的诗是值得鼓励的,更希诗人要求要有远大的理想,火热的感情。

5.“诗是生活的牧歌”

  好像是建国不久一位著名诗人曾经说过的话。这种说法借比喻讲诗的娱乐功能。我对这种说法也是肯的。它表达了对生活的认可, 赞同与欣赏, 缺点是未谈及其它功能,故需要补充。“牧歌” 是令人高兴的,因为 主调是欢乐、舒心,优美的,歌颂的是生活、劳动、爱情、英雄。当然,牧歌也可容纳平民的忧伤。现代生活比古代复杂,但仍是需要诗有娛乐的功能和寓教于乐。事实上,有些诗,不是生活的“牧歌”,而是志士的“长啸”,或是智者的“顿悟”,或是仁者的“婉叹”。除了需要生活的牧歌,有时还需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 的斗志。 有时,也需要有"壮怀激烈” 的激情和“ 不斩楼兰誓不还” 的决心。从这点来看,有时,诗是正义的火焰!诗本来就不止一种功能,不止一副面孔,只不过人们喜欢什么面孔就爱讲那种面孔,而顾及全局利益的编辑不得不把眼光放开。

上文小结

品评了五种说法,那么,诗的真谛是什么呢?

综合诸家之说,就可了解全貌,从而减少片面性。诗是现实的心灵化,诗是情志的強烈的释放。诗也是“画” 加“话”。 诗追求真善美,其语言力求精练、晓畅。这也不是定义,假如仅仅把诗作为个人爱好, 不拿去发表,那么,根本没有必要讨沦这个理论问题。全国可能有数千家刊物(包括内部刊物), 诗词作为社会文化存在着, 作为精神产品在上市, 那就有必要讨论其理论问题。(:如果不欣赏“情志” 的说法,也不要紧,只要理解成:它既含“诗言志”, 又含“诗缘情”, 把两者都包容了,那也就好了。至于“志”,不同人的“志” 内涵不一定相同,也可能有大有小,。希望人有远大志向,可以说是家长对晚辈,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国家对全民的美好期望。不知谁个学者说过: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这种说法很有道理。)

 

. 最后的问题

诗有无价值观呢 有!不以个人好恶而转移。整个唐诗宋词是有价值观的,但这意思并不等于说,每一首唐诗,每一首宋词都有价值观。 “二为”方针和“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主张, 原则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不同诗观的人应为此加强团结,求大同存小异,然后探索其艺术规律.据报道现代国际传媒学认为:传媒的作用,就在于能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诗词一旦发表,就进入媒体流传,势必发生潜移默化作用。不要忘了我们的祖先很重视诗教。外国学者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他在承认各门文化对人的影响之时,特别提到诗的影响。蜘蛛织网,便不含什么价值观,那只是本能的操作。人不是动物,人是万物之灵。人能制造精神产品,而且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或理想来制造精神产品的。诗词总会含有人的价值观。此话针对诗的“总况” 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是崇高的。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公平社会,,诗词文化,可能发挥“软实力” 作用。

  这些是有关”诗的真谛”的管见。最初(2011)在诗词学会交流过. 主题没有变.那时本人未在紫荆风致注册.文章开头问“什么是诗”?“什么是好诗”?此文只回答了笫一个问题,回答得好不好还难说。至于第二个问题,更复杂 触及的矛盾将更多, 泛泛谈也不新鲜..本文没有去讨论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b5346c0101bnyc.html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