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松韵风入声 慧音诗循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3

书评:一部研究文学发展道路的开拓之作

$
0
0

书评:一部研究文学发展道路的开拓之作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6月04日15:35 作者:胡若尘

  ——浅析《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  作者:李燳卿

  新时期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出现,从区域丈化的角度来探讨新世纪中国文学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途径,它将是开拓文学的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使学人对新世纪中国文学的认识获得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同时,也将加深学人对不同区域文化特质的理解。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理论文集《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一书,是全国首部研究文学发展道路的开拓之作,为我们解读云南昭通前瞻性地提出了一条地方文学发展与中国文学整体发展的和谐统一的文学发展之路。以及文学发展中,局部的丰富灵动与整体万千气象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视角。

  由于地域独特、民族构成复杂,所以昭通文学成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学,描述民族关系,再现社会生活,探究文化价值,反映地域特征。形成多元文化,使其互相促进共融共存,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现象和作家群体。作家、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经过不懈努力,即将在昭通大地上走出一条具有浓郁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学发展道路。这里首次提出“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即:一条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深入群众、贴着大地行走,顽强拼搏、植根清贫与困苦,改革创新、注重发展与继承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作为区域特色文化内容的区域性文学研究与创新吸引了不少文艺工作者、作家作者、学者的瞩目,《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文集的出版可谓是“引领风气之先”的开拓之作。

  (一)《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文集的主编刘绍清老师及编委们,以其敏锐的开拓者的前瞻之举,经过潜心打磨,为我们奉献出这本精品之作。是把区域性文学特色的具体分析和理论导向概括相结合的著作。读者可以由此看到整个中国文学状态在昭通局部地区发展的缩影,体察到昭通区域文学发展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呈现昭通地方特色文化背景和昭通文学发展前景的相互关系。无论是具体的践行还是理论探讨,本书对研究区域性文学都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和深远的导航意义,值得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的。

  41篇作品的精辟论证、剖析昭通文学发展过程、现状及走向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理论,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昭通文学的发展道路——即:一条与时俱进、紧贴时代脉搏,深入群众、贴着大地行走,顽强拼搏、植根清贫与困苦,改革创新、注重发展与继承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这对昭通文学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作者们立足昭通地缘特性,从古远的地缘文学的历史生成、整体景观、价值体系、主流意识、人生样态、以及现代的人文关怀、审美风格、作家传承、格局建构等层面展开论述,来呈现昭通文学全景新貌,揭示昭通历史文化渊源与文学区域性的互推共进关系,描述新世纪昭通文学的丰美现状,探索昭通区域性文学与作家创作群体的形成;清晰了地域特性的昭通历史文化渊源烛照,对昭通学人文学精神形成的影响。作者们熟悉、热爱昭通,以开阔的文学视野和严谨扎实的理论素养。从区域性的角度切入,抵达文学背后的地理、历史、文化深处,以其地域历史的独特、视野的宽广,对昭通文学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刻论述。全景展现昭通地域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总体格局中的位置和影响,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和富有个性的阐发。提出了昭通文学道路一些令人深思的至理箴言。

  文学有地域性,这一事实很早就被人关注。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研究新世纪中国文学,注意抓取典型的具有区域特征的重要文化现象作为切入口。这些区域性的特点与文学现象密切相关,实在很值得去思考和探讨。《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把昭通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放在总体社会及精神生活的变革来认识、放在中国文学总体格局来阐发。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了昭通文学流变,以及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与价值。本文集从昭通文学本体形态、历史的渊源烛照、地域特色展开论证,从学科构建与价值取向,文学分期与现状评定等方面入手分析,明确了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又从昭通地理、历史、伦理、经济等大文化视野来纵观昭通文学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其脉络经纬、文心情态、利弊得失、生成演变便有了清晰的历史性痕迹。昭通文学是一个区域性文学的概念,同时,又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提供了物质的条件,文化积淀是其精神养分。

  (二)文集阐述了昭通文学在中国文学总格局中的地位。昭通文学是整体中国文学的一个特殊的地域,与中国文学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多样中壮大整体、多声中唱响主旋律、多元中凝聚共识、多变中坚守根脉,是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文学的要求的。昭通文化上承滇文化,下接南诏大理文化,为云南文化的三地文化汇聚之中心。它的巨大而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深远影响是其它地域所不能代替的,昭通文学在全国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元同质文化的顺向交流与融合的独特之处,使昭通文学精彩纷呈。它对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也就在于那经由长时间多元文化交融所产生的客观存在的人文价值,它必然在新世纪里闪烁独特的光芒。

  在全球化互联网信息时代,文学多样化格局中,昭通文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一个重要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地域分支。昭通文学以其深厚的底蕴,突出的成就,在中国波澜烂壮阔的文学长河中,呈现着最为壮丽的创作景观。昭通文学现象和昭通作家群成为当代文学最为瑰丽与灿烂的一道风景线,将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影响。昭通区域性地方文学是中国大文学的缩影和折射,浓缩了中国文学的许多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主流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灵魂,它与共和国初年文学的激情澎湃,高歌猛进的时代精神特质一脉传承,昭通文学——它恰似厚重的大包山地,有山青水秀的质地,宛如逶迤连绵的丽江,具备史诗般的独特风貌,又仿佛高隆坚实大山,透射厚重踏实的生活本质。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是昭通文学永恒的追求。昭通作家群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心知不作功名计,只为苍生未干休”的“拼命三郎”的精神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实践着一次自我挑战和超越。决心朝这一方向进行开拓性的艰苦扎实的努力,更显得难能可贵。

  (三)区域性文学的优势与不足。“地域或者方位者,实际上是文学精神的聚集地、凝固剂”,昭通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学人对昭通这片土地有了深刻的认识,使昭通作家群彰显了自身独特的风采,将地域特征与时代精神紧密地融合,昭通的地域特征给文学带来的影响,他们代表着多元化文明的精华。实质上,行动更贴近自然,贴着大地行走,紧贴时代脉搏,深入群众、植根清贫与困苦、顽强拼搏,这是他们的标志。与时代和人民群众融为了一体,时代和人民群众赋予昭通学人的观念模式,就是进取。愿区域文化这一研究成果,随着本文集的面世,能引起更多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并结出丰硕文学的成果!

  地域性文学使文学有了更为鲜活的品相;成就了文学的广度和深度,但地域性的标志,也会阻隔了文学的现代性的精进。地域文学不能过于固步自封;不能局限于本土,将区域特色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主动与外界接轨,摆脱地域对人的束缚,才能引领文学潮流。文集实论结合,从昭通文学道路的形成到条分理析阐明“四位一体”昭通文学道路的践行与发展,从经典论丛的剖析,到百家持论纵横争鸣,呈现着昭通文学的地域风情的百媚千姿,认知着地域文学的五彩缤纷所形成了整体景观、主流发展导向——走向“四位一体”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四位一体”昭通文学发展道路。概言之,就是对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的终极指航。

  (四)《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是“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全面发展的理论成果,一条真正行之有效的文学发展道路。不仅适应于当地文学的繁荣发展,同时还会贡献于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发展。要看它是否与时代接轨,是否融入社会。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主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中国文学规律的客观反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撑,为社会服务,贡献于社会。经过细读《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文集,对“昭通文学发展道路”有了更深理解:这不仅仅是为昭通的文学发展开辟的一条新型道路,同时也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区域性的文学发展,这条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一定会点亮昭通,星火燎原!走向全中国、走向未来!

 

===========================================================================================

作者简介:

李燳卿:网名——松韵慧音/中庸文卿(中国作家网站网名:胡若尘)90年代初毕业于鲁迅文学院。2012年起开始诗歌写作,作品发表于《现代诗粹》《网络诗选》《现代诗选粹》《诗网络》《炎黄诗学》《海外诗刊》《华夏诗刊》等众多纸网刊。作品入选《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当代精美短诗百首赏析》《当代诗歌精品赏析》【网络图书】当代诗卷2013年卷等诗集。曾任《诗百家精选》编辑,现任《诗网络》编辑、《现代诗选粹》编辑、《诗歌东北风》网刊副主编、《诗歌论刊》编辑。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423

Trending Articles